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劳动光荣”,期待职教给力
发布人:     资料来源:职教研究所     时间:2014-04-30     浏览次数:

      从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劳动者的价值,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重革命自然会降临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感叹“工资抵不过建筑工人”,一边是“月薪上万的钳工”“收费高昂的管道工”;一边是有人“找不到活”,一边是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五一劳动节将近,全国总工会等四部委联合启动寻找“最美一线工人”活动,在期待改革释放劳动力量的同时,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劳动者价值”,更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劳动光荣”。
  正如人们所言,造成就业难和技工荒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当下的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出现严重脱节。本科教育占绝对主体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严重不足,结果是侧重理论知识的本科人才供大于求,侧重职业技能的实用人才供不应求。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技术型人才匮乏的现象更加突出。
  日前,有教育部负责人透露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着重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应该说,这是客观就业形势所迫,更是适应中国转型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从国内看,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中专和高职为主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低,存在着脱离企业实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落后、职业资格准入形同虚设、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等诸多问题。不少学校甚至沦为倒卖廉价劳动力的“黑中介”,这样的职业教育怎么能够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很多市场经济成熟尤其是实体经济强大的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层面都有高度认同,乃至形成了一种以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为荣的价值观念,而其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中占的比重往往很大。如德国,职业教育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实施,这一阶段的职教与普教在校生的比重分别是78%和22%。“德国制造”名扬全球,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工人居功至伟。德国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不仅不交学费, 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在对待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人的态度上,我们国家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还有不小的偏见,认为上职校就是没出息,当工人就是没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历史上就有皇、官、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排序。工人,即使是能工巧匠,即使是发明家,也没多大地位和声望。今天,贬低工商的教育糟粕虽然已被时代淘汰,但仍然在教育领域中变相存在。二是受现实功利影响。即使出现了“高薪技工”,但产业工人无论是在社会地位、劳资报酬、权益保护、甚至是技能的社会认证方面,还是处于弱势。
  培以厚土,方能广植良材。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速换挡,催逼着高等教育的根本转变,也需要全社会从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劳动者的价值。观念更新了,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重革命自然会降临。
  (作者王江松,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摘自《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