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职教观察】“知识+能力”,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9日13版     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发展之根。劳模工匠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一大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劳模工匠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是建设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的主渠道和先导工程。

2016年,我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称号。自此,我每年都会参加针对劳模工匠开展的各类培训。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劳模工匠教育培训因需而动、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的显著变化,以及由单一到多样、由单向度灌输到多向度互动、由知识逻辑到素养逻辑的巨大发展。在我看来,以前的培训主要围绕政策法规、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等主题开展,而现在的培训重心逐渐向提升劳模工匠“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转变,注重增强综合素质。培训课程不仅覆盖了前述主题,还增加了国际视野、前沿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素养、成长规划等方面内容。可以说,培训形式更多样了、也更强调实操性与针对性,越来越贴合我们的需求。

在一次培训中,一位龙头企业技术总监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工业化生产中的运用,让在服装行业打拼多年的我大开眼界。我意识到,在新技术支持下,不久的将来,服装设计制作便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无人定制”。

在培训中,通过学习领导力知识和管理方法,我明白了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通过完成团队协作任务,我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高效沟通,以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参加培训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职业发展意义深远: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同步提升,学习方法和人文素养双修并进,触摸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进展……我想,唯有不断升级专业技能、更新知识储备,才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类交流学习平台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为劳模工匠创造了很多实践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每次培训都有分工协作的课程任务,在完成作业时,大家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探寻协同攻关的新思路。课间休息,同学们总是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一位来自食品业的劳模与一位互联网企业工匠,通过培训“擦出火花”,正在联合申报餐饮大数据技术新专利和科技进步奖。这样的故事,在培训班并不少见。正因如此,我逐渐意识到教学相长与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如今,我在多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技能工作室,将生产项目引入教学,有效推动教学变革,不仅实现了产教、校企的“双向奔赴”,也让我领悟到由“工”变“匠”成“师”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精湛技艺上,更是一种对待工作、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从普通产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不仅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锤炼技艺、增强本领,更离不开日益健全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我期待,工会、教育、人社、工信、科技等多部门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创新构建产业工人助学成长、激励成长、帮扶成长、指导成才等体制机制,为产业工人素质培优注入原动力。同时,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工人和劳模工匠成长成才所需,分级分类制定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因行而异,因业制宜,确保培训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还应健全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明确评估标准,通过阶段性评估、终期评估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产业工人学员的学习意见,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应建设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便于产业工人随时随地学习,以促进其知识迭代、能力更新。

(作者:陈桂林,系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